(Source: www.columbia.co.cr) |
中國醫藥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奬,表揚她發現「青蒿素」和研發抗瘧疾藥物的貢獻。
屠呦呦發現抗瘧疾藥物時,中共正在派兵支持越戰中的北越。當時越戰已經全面開打了十幾年,儘管北越的政府軍和南越的越共一直佔上風,但軍隊卻飽受瘧疾困擾,波及中國西南。北越請求中共研發新藥,對抗瘧疾。於是中共在 1967 年 5 月 23 日開設軍事研究項目「五二三」,召集六百位科學研究者去研發抗瘧藥。由於正值文革,學者不是被批鬥就是被流放,學術研究要秘密進行,以免受政治波及,更準確的是令中共領導層要避免尷尬。「五二三」除了從中藥材發現「青蒿素」能對抗瘧疾之外,亦從化學途經發現其他幾種藥物。後來越戰結束,中越交惡,另一方面文革落幕,百廢待興,科學研究毋須再秘密進行,1981 年「五二三」正式解散。
文革期間,科學研究不能公開發表,只能內部流傳,所以絕大多數人對屠呦呦的貢獻一無所知,亦有論者認為對這項研究最有貢獻的不單是屠呦呦,甚至認為諾貝爾奬將功勞全歸屠呦呦是 miscarriage of justice。不過無論如何,無人否認屠呦呦的貢獻很重要。
有人認為這場學術功勞的爭論反映文革時期中國兵荒馬亂,學術研究要在文革後才能發表,而且要匿名,才搞到今日難以追查。這講法只是中了一半,實情是即使今日中國學術界發表論文者眾,學術功勞一樣是亂到七彩。鎅下人十幾年前在大學做 research,發現過強國某歷史悠久大學教授群的論文造假。論文在行內地位數一數二的國際 journal 上發表,成果卻假得極其誇張,簡單四則運算都足以踢爆。後來頂罪攬上身的是一個用 yahoo.com 電郵的疑似學生,不在作者之列,事件後來不了了之。可見就算是署名論文,論文作者有幾多功勞都成疑問。如果半澤直樹在強國學術圈打滾,大概他也會爆 seed:「學生的功勞被導師佔為己有,導師的失敗卻是學生的責任!」近年陸續有國際學術期刊發現強國論文造假要撤回,但未聞有任何強國學者因此受處分,我毫不驚訝。
二戰以來,學位通漲,教授職位暴增。大學開始要對學術貢獻衡工量值,發表學術論文成為判別標準。全球學術界都在追逐出版機會, publish or perish。在鎅下人以前參與研究的電腦範疇,全世界都營營役役向主要 journal 和 conference 投稿。強國學者的論文有一大特點,就是作者特別多,一篇短短六頁的 conference 文作者可以有成四五六七個,大多數是中年教授,落手做 research 的學生往往只有一個半個。過往以為純粹是強國人多競爭大,要這樣在自己圈子互相吹大論文數字。早幾日見到由強國來的港大副教授談甚麼「影響因子 200 倍」後才恍然大悟。原來甚麼「影響因子」不是為了學術,而是用來升官進爵,打擊政治對手的。
屠呦呦一直寂寂無名,連在政府機關的院士都選不上,只有象徵式的幾個安慰奬。要到 2011 年開始,才有識貨的歐美專業機構頒奬表揚她的貢獻成就。研究要秘密進行,學術著作要匿名發表,貢獻要到四十年後才開始得到應有的重視,固然都是遺憾。之不過,如果屠呦呦當時不是身處那個習總口中「特定的歷史階段」,屠呦呦還有無機會專注打份工,發揮專長研究出救人藥物呢?真的不知道,只興幸當年屠呦呦不用身處烏煙瘴氣的學術圈中,經營自己的「影響因子」,能夠帶領團隊發現抗瘧疾藥物,救回數百萬條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