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演奏台上的香港人

6/10/2017 文化 , 海外港人
來自香港的 Rachel Cheung 在 Van Cliburn 鋼琴比賽中晉身決賽。(Source: The Cliburn Twitter)

進入大學之後,就再無跟進古典音樂界的新聞,邊個勝出邊場國際賽,往往要到優勝者幾年後成名之後才了解返轉頭。今日起身打開 Facebook, 竟然遇見一條 Van Cliburn 鋼琴比賽直播 link,嘖嘖稱奇。有品味的 Facebook 網友,竟然存在。

Van Cliburn 鋼琴比賽四年一度,在美國得州舉行。同美籍俄裔鋼琴家 Van Cliburn 本尊一樣,在華文世界中不算出名。鎅下人之所以聽過,純粹因為細路時期去過美國某夏令營之類的 music festival,音樂總監 Andre-Michel Schub 咸豐年前嬴過 Van Cliburn。不過 Van Cliburn 確實係國際賽事,今日炙手可然的 Olga Kern,儘管嬴了一系列賽事,到了 Van Cliburn 之後才真正紅起來。

網上直播國際音樂賽事,做法已經好幾年,上屆國際蕭邦比賽就看了一次。不過今次 Van Cliburn 竟然有觀眾網上投票,選出觀眾最受歡迎奬。除了盛裝司儀,參賽者演奏之間還加入參賽者訪問環節,鋼琴比賽以選美格局在網上直播,美國果然不愧為科技和娛樂大國。

今日直播的總決賽,六名參賽者競逐冠軍。有緣遇見的 Facebook post,正是為來自香港的 Rachel Cheung 張緯晴拉票。撳 link 開直播就聽到張緯晴在演奏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。比起其他參賽者,她選曲明顯以穩陣為主,安全第一。演繹遊刃有餘,高技巧勤練琴。聽落似乎有點緊張,無壓力犯錯少不免,但瑕不掩瑜。想起當年會考,試前狂做 past paper,應試時收起風格,務求最少失誤交卷,考 oral 不惜 I agree with you。之後俄羅斯參賽者 AK47 機械演譯 Prokofiev,和美國小子勇敢挑戰 Tchaikovsky 壯烈犧牲。相比之下,這種港式細心謹慎,埋藏個性的個性,值得引以為傲。"You must be shapeless, formless, like water. " 李小龍如是說。

看到張緯晴的訪問片段,不禁衝口而出:「咦,佢喺我同鄉喎。」一開口由 accent 到用字到斷句,都確認係真・香港人無誤。這種港式英文,每次在公司遇到,都有他鄉遇故知之感,不禁相認一番,十幾年不變。在地香港人也許刻意去改掉港式發音,人在美國鄉音要改更加容易,但堅決不改。生活在美國多年,生活圈子日益國際化。香港人在矽谷,能否找到彼此背影,假如全無憑無證,就係靠這口港式英文。

Facebook 威力大,張緯晴果然勇奪觀眾投票奬。雖然最後與三甲無緣,晉身總決賽都算是成就。在自己的專業,將香港維持在國際視野之中,功德無量。祝願張緯晴的演奏前途無限。比起揸香港身份證的甚麼專才李生朗生,港式風格十足的張緯晴更能代表香港,更值得港人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