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違抗的時差

12/13/2015 生活 , 鄉下
Standard time zones of the world (2012) - Pacific Centered
夏令時間過後,香港和加州相隔八個時區和國際換日線。


由香港返加州足足一個星期,時差仍未完全消退。每晚一到黃昏六七點就想死,連飯都不想食。

每年十一月初,夏令時間完結之後,香港和加州的實質時差有八小時。不過快八小時和慢八小時差天共地。由加州去香港,時差兩三日就消除。由香港返加州,卻往往過了兩個星期仍未完全復原,而且人越老需要越多時間。之前以為這是心理作用。去香港是回鄉放假,可以無壓力地閒 hea 食玩買。回到美國卻要收恰心情返工,年初四咁樣。jet lag 不消,可能是身心在消極抵抗。

後來才知道這是個生理現象:人的生理時鐘較容易適應將一日稍稍延長。如果目的地的時區比起飛地慢,時差會較易適應。香港比加州慢八小時,因此由加州到香港,要適應時差比相反方向容易得多。

人類要有短時間要有東西橫跨的能力,才需要適應時差。英文稱之為 jet lag 不無道理,皆因受其害者,幾乎全都是飛機乘客。以前坐船由香港到三藩市要兩個星期,乘客經歷的,是每一日在不經不覺間悄悄變短。由三藩市坐火車到東岸,又再要好幾日。難怪無論是金山阿伯,還是清廷遣美的留學幼童,縱使問題天天都多,但偏偏時差不是其中之一。

生理上的時差,一兩個星期就適應,但物理上的時差卻是永恆。在互聯網時代,太平洋兩岸的信息同步。不過正正因為信息瞬間廣傳,時差就更加明顯。加州天光時,香港已經是夜深,hangout 返老家,兩老都要將聲浪收細。香港黑警無厘頭放幾個催淚彈,理論上人在美國可以即時看到,但首先你要徹夜不眠,焦急到通頂追縱香港狀況。

八個時區再加條國際換日線,令加州比香港慢十六小時。每日起身,香港即將入睡,無事可記,無新聞可報,卻因此將每日留意的焦點放在美國消息。作息時間不一,很難和香港的朋友人的有 real-time interaction,日常生活亦漸漸脫節,卻因此識了不少灣區朋友。時差虛無飄渺,但不可違抗,十幾年來竟然令自己由一個港燦外傭勞工,半推半就之下一步一步融入美國生活,最終成為廿一世紀金山阿伯,落地生根長留 for goo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