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17, 2016

跟着初心去旅行

懷舊
Small tenshu & Uto turret & Large tenshu in Kumamoto-Csl
今次地震波及日本古跡熊本城。(Source: Wikipedia Commons)

日本熊本連續兩日大地震。一時之間,熊本、大分、鹿兒島、福岡、長崎等九州地名忽然同時出現在視線範圍以內,佔據了所有災區視頻之外的空間。

這些地方只去過一次,七歲以後廿幾年無再去過。不過每次在新聞讀到聽到這些地名,都會特別留意。事關當年的九州,是有生之來第一次搭飛機的目的地。

當年未流行自由行,爸媽又不識日文,所以屋企和主流港人一樣,報最主流的港式鴨仔團,機場集合,早機去晚機返。一上機,爸就千叮萬囑,「日本人好有禮貌,千祈唔好失禮!講嘢唔可以咁大聲。」平日習慣大大聲語無倫次的我,當堂嚴肅起來。的確,之前對日本人的印象來自《日本風情畫》,當中的日本人又確實斯文有禮,雖然他們的每一句話都被粵語配音蓋過。

爸媽早在我未出世前已經去過本州,有記憶以來屋企都放着來自東京的紀念品和大阪京都的照片。爸在婚前離港不多,但媽不時要到大阪公幹,當年香港和日本 比和深圳河以北更接近。對比之下,九州算是冷門地方,出發的鴨仔團不多。七日遊遍九州,看起來行程緊密, 每日五六點 morning call,抵得很,就報了。團費事少,最緊要少請假。

飛機在沖繩加油之後直飛去九州。落機的地方叫福岡,除地名之外印象不深。當時覺得領隊哥哥見多識廣,歷史地理樣樣都識,每次講解爸都留心抄 note 屎,搞到我都不敢怠慢,比上堂更留心。歷史當中,對長崎原爆最有興趣。我很記得在原爆紀念館那個停留在原爆瞬間的時鐘,和原子彈的照片。很記得當時領隊哥哥話這粒原子彈叫 Fat Boy。當後來知道原來長崎原子彈叫 Fat Man,廣島原子彈叫 Little Boy,從來無一粒原子彈叫 Fat Boy 的時候,已經事隔廿幾卅年。

今次地震波及古跡熊本城,地震剎那間的視頻廣泛流傳。每次重看,都記得當年親眼望見熊本城的震撼。電視見不如親眼見。當年領隊哥哥講解熊本城的歷史,左耳入右耳出。唯一記得的,是他提到城前鋪滿的石粒。這些石粒有防衛作用,閒雜人等行過會出聲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我當然不會錯過機會狂踩石粒,試下有幾大聲,直至媽大怒喝停為止。「失禮死人!」

之後陸續去了別府溫泉、指宿黑沙湯、鹿兒島櫻島火山,除了景點之外,對身邊的大小細節都感興趣,例如酒店外着西裝的清道夫。當中最留意的是車牌。日本車牌比香港車牌有趣得多,有中文有數字。有的中文寫「長崎」、「熊本」、「福岡」、「鹿兒島」,推斷是地名,因為去過。不過「佐賀」、「大分」、「宮崎」就不知在哪裡。今時今日,上網一查就知,維基 Google Map 應有盡有,不同當年連地圖都要特登買。

當年的疑團,和這些地名一樣,早以忘得一乾二淨,反正問題天天都多。今次地震卻令這些名字一一重現腦海,小時候的疑團亦一併解開。原來佐賀、大分和宮崎是縣名。雖然當年旅行團沒有到過同名城市,但畢竟這幾個縣出沒過,難怪會出現在周遭車牌中。

往後廿幾年去過不同地方。印象都沒有這次去九州這樣深刻。今次地震令當初興奮出發的感覺重新湧現。這種興奮令當時的我處處留心。不忘初心,知易行難。也許,好奇心和記性是童年的奢侈品。年歲漸長,東西記不住, 感覺都追不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