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展就係散貨場,又如何?

7/18/2015 生活 , 鄉下

趁住工作空檔去香港陪老豆老母。適逢書展,就去趁熱鬥,反正有幾本書想買。

書展擺賣的書,文史哲不少,但不算是主流。百貨應百客,更多人買的是長命二百歲食譜、食盡京坂神旅遊書、正能量勵志書、幼稚園到DSE練習試題、玩膠潮文100毛,當然少不了老是常出現的靚模寫真,低至六歲。人人買得心頭好,出版社又有個機會直接賣給讀者,作者又可以在攤位在講座和讀者交流,皆大歡喜。

書展確係散貨場,英文名 Book Fair 更坦白,這幾日會展展廳就是一個市集。很多平日不看書的香港人,湊熱鬧好,貪平好,一年一度扮有文化又好,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買本書,支持一下出版行業,儘管中共旗下的三中商(三聯、中華、商務)佔了好一部分。

不知幾時開始,書展要有「品味」,要有「文化氣息」。一大批擺明不讀書的粗人一窩蜂去執平貨,窮得只剩下銅臭。在香港這個文化沙漠,我是少數的「文青」,是沙漠中一滴甘露,廣大識字文肓中的文明燈塔。我入的書店裝修要講究,音樂要有氣氛,靜中帶靜。會展這個散貨場,嘈吱巴閉,書淪為貨,又一次引證香港是個文化沙漠。

鎅下人一介粗人,雖然嗜讀書,但不敢高攀這些曲高和寡的文青。除了網上訂書,也不時會逛逛一手和二手書店。美國人讀書是私人的事,會分享讀書心得,但不會刹有介事在 Facebook、Twitter 公佈自己即將打開的封面。當讀書是日常,書自然是商品,賣書地方自然很平民。暢銷小說固然長駐 Safeway's (灣區超市,如惠康百佳) ,連每逢週末都人頭湧湧的 Costco 都賣起暢銷 non-fiction 來,而且價格不比 Amazon 高,絕對是暢銷書散貨場。至於美國是否文化沙漠,有無「文化氣息」,「人文風景」如何,大概要香港文青才答得到。「文化氣息」嘅嘢,我真係識條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