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雲教授的《漢邦中文課本》是鎅下人書展中最期待的著作之一。這本幼童啟蒙讀本讀到最後一課「人在天地中,心存漢家國」時,久久不能語。
誠如陳教授注釋所言,華人移民到美國成家立室,家中應維持華夏家教。這不能要強硬灌輸下一代要死抱狹隘的中國人身份,由朝到晚指住個鼻講「我係中國人」,而是要在下一代融入美國主流之前維持最基本的家教,教育下一代成為一個值得受人尊重的人。即使華夏文化和歐美有異,一個華夏君子肯定得到主流美國人的尊重。而為美國社會鄙視的,必是小人。儘管鎅下人和陳教授對美國時局的見解南轅北轍,但非常同意教授所言,在美國安身立命,就得尊重美國主流,並對美國存感激之心。
第二代在美華人多以英語為母語,能讀華文媒體文章已屬異數,能夠流利對答和書寫的萬中無一。即使如此,當中不少會有尋根的衝動。美國雖是白人立國,但移民和混血歷史悠久,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家族史。加州更加是移民國家中的移民口岸,在建省時華人已有角色。華人家長就算平日戲稱子女為「竹升」,當子女想尋根時亦應大力幫助,免其受狹隘國族主義所影響。
竹升仔女吸收到的中華文化往往令人忍俊不禁,字寫得東歪西倒,話講得亂七八糟。讀這些竹升文化產品,就像看幼童畫畫一樣可愛。Amy Tan 的《Joy Luck Club》(《喜福會》)中的舊中國荒謬得虛幻, Iris Cheng 的經典著作《The Chinese in America》有關在美華人的資料極其嚴謹,但亦難免在閒談中搞錯唐朝和宋朝。最新人氣處境劇《Fresh of the Boat》中的台灣家庭更加是失實得難以置信。
竹升仔女吸收到的中華文化往往令人忍俊不禁,字寫得東歪西倒,話講得亂七八糟。讀這些竹升文化產品,就像看幼童畫畫一樣可愛。Amy Tan 的《Joy Luck Club》(《喜福會》)中的舊中國荒謬得虛幻, Iris Cheng 的經典著作《The Chinese in America》有關在美華人的資料極其嚴謹,但亦難免在閒談中搞錯唐朝和宋朝。最新人氣處境劇《Fresh of the Boat》中的台灣家庭更加是失實得難以置信。
這些文化產品非驢非馬,卻往往是美國人接觸中華文明的入門磚,像美式中菜一樣。來美國前完全未聽過Chop Suey (雜碎) 和 General Tso's Chicken (左宗棠雞),但對不少美國人來說,它們和點心一樣,都是中菜。與其挑剔這些美式中菜,竹升文學如何如何「不正宗」,鎅下人寧願多點異國人接觸中華文明,加入華夏文化的大家庭。「華人在漢家、華人在異國、異國人學華夏文化,都以天下一家視之」這些中美文化 fusion ,其實係華夏文化的橋頭堡。
竹升仔女在美國土生土長,真正融入主流的話,配偶很可能不是華人。再下一代由於是混血,華人只不過係先祖源流之一。說到這裏,不少金山阿伯都不勝唏噓,慨嘆自己後代不再是華人。鎅下人倒樂觀其成,因為終於可以功成身退,閒時教孫兒一兩句中文就可以無愧於心。美國主流文化有容乃大,華夏文化身影只會越來越多。到時有到時的新到埗金山阿伯,到時有到時的竹升仔女,到時有到時的《Joy Luck Club》,到時有到時的《Fresh of the Boat》。這個「到埗、融入、隱沒」的過程一直不斷重演,永不止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