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用正體字,誰看不順眼?

8/25/2015 時事 , 海外港人

近日港大公佈一份麒麟怪怪的研究報告,一方面建議政府「推廣簡體中文書寫」,但又戴頭盔「應保持繁體字在保存香港文化方面極其重要的作用不變」。不用揣摩撰寫研究學者的動機,記者招待會中的三位,兩位白人一位南洋華人,就知他們不是香港本位,純粹將語言當數據處理,結果又是「簡體字好多人用,所以香港要識讀識寫」。典型中策組出錢,找外國學者研究出自己想要的答案。不必深究,只要重溫千禧年港大民調事件就知道這個「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」是何等貨色。

主權移交十八年來,越來越多家長迷信普通話,覺得說得一口捲舌普通話能「提升競爭力」,甚至迷信用普通話學中文會有助書寫,所以用普通話教中文一直大行其道有市場。但很奇怪,即使香港家長普遍迷信中普通話,卻不會催谷子女學習同樣來自北方的簡體字。難道香港家長有文化起來,堅持正體字的文化承傳?當然不是(香港家長堅持自身文化。打完自己都笑了出來),而是好明顯,簡體字是不用學的,識正體字,只要讀一兩本簡體字書,就讀得曉好大部份。今時今日甚至連讀簡體字書的功夫都可以省去,淘多幾次寶、上多陣微博、去百度 search 下老翻視頻就得。香港人一直都識簡體字。

正體字人識簡體,但不少簡體字人卻覺得正體字難。在灣區只要去一下大陸人開的餐館,即使餐牌招牌用正體,但往往總有一兩個字露出馬腳。不是人肉叉燒包之「面包」、「刀削面」,就是出盡精力去「幹炒牛河」。正體字對他們之難,不在筆劃而在於往往一個簡體字有不同正體字。除非受過高等教育,否則要分清「幹榦乾」有如玩 photohunt。

以前我都不明,這些平價餐館為何堅持要用正體字,正正經經用簡體字不是更好?後來逐漸開始明白,大陸人雖然口講正體字少人用,但往往因不懂正體字而自卑。所以一出大陸國境,用字不再受限制,就千方百計用上正體字來。同一本書,正體字版就是比較可信。香港自由行最捧場的中共權鬥書一定要用正體字,只要用上正體字,再天馬行空的政治小說都變得有真實感。同一盒奶粉,有正體字總比有簡體字好。任何商品只要一沾上簡體字,就變得可疑。口裡說簡體字大勢所趨,身體卻全力飛撲向正體字。

這種精神分裂,令到香港人在千千萬萬條原罪之外,再加一條:識寫識讀正體字。為何香港人運用正體字輕而易舉,輕輕鬆鬆鄧梓峰,自己卻要辛辛苦苦補回學習正體字,還要怕用錯成笑話?太不公平鳥,但苦無對策。絕對不能廢除正體字,大陸人就是信賴正體字資訊和商品。唯一可做的,就是借口「推廣簡體中文書寫」,令簡體字從小植入香港莘莘學子,長遠令香港正體簡體並存,甚至混合使用。當簡體字在香港老時常出現,幾十年後香港人都不再執着正簡之別。當香港人對正體字和大陸人一樣無把握,一樣常常犯錯,錯字笑話不再是笑話,大陸人才不再為自己不諳正體字而自卑。